欢迎来到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耄耋老人5年颁发20多万奖学金他的提包却从未更换过
发表日期:2019-09-10

耄耋老人5年颁发20多万奖学金他的提包却从未更换过

87岁了会是什么样?可能有人卧床不起,有人含饴弄孙……而87岁的张以涵老人,以耄耋高龄跨越大洋,每年9月都要独自从美国洛杉矶飞来石家庄,为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前身直隶第八师范学校)的部分贫困生发放“张伯谨奖学金”。今年9月4日,张以涵老人再次来到该校,为6名贫困学子颁发奖学金。从2005年至今,这项奖学金已颁发15年,发放总额236400元,资助学生98人次。

背景 古稀老人寻根 为父亲创办的学校捐款

据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辛延英老师介绍,该校以前名为“河北正定师范学校”,而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直隶第八师范学校”,至今已95年。当年创办这所学校的就是张以涵老人的父亲张伯谨。

张伯谨是何许人?记者在行唐县人民政府网站“历史名人”栏目,发现了一篇以张伯谨为题的人物介绍文章,文中写道:“张伯谨,行唐县城西关人,直隶第八师范创始人、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家、收藏家。民国时期曾任北平燕京大学教授、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北平市副市长……张伯谨1936年回国,任北平燕京大学教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教育专门委员,1947年12月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1988年4月7日病故于台北市,享年91岁。”

文章未尾,还有专门介绍其子张以涵的内容:“张伯谨先生之子张以涵秉承其父优良品质,潜心治学,在化学、药学等方面有突出成就,被美国加州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为完成其父遗愿,张以涵捐出本人部分薪金在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设立‘张伯谨奖学金’ ,以激励贫困学生奋发图强,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美籍华人张以涵老人今年87岁高龄,是著名的药学博士、化学博士。为完成父亲‘热心教育、关爱学生’的遗愿,他十几年前找到学校,打来电话希望到父亲创建的学校看一看。”辛延英老师回忆说,张以涵老人两次来到学校参观后得知,这所学校当时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地区。老人当时就表示如果学校同意,他考虑以奖学金的形式资助贫困学生,以父亲的名字命名,在学校设立“张伯谨奖学金”。2005年5月,经过双方起草审核后的《张伯谨奖学金章程》出台,章程中写道:“张伯谨奖学金”资助形式为每年颁发一次,暂定每年五名,只资助最需要资助的学生,而奖学金的来源都是张以涵老人个人捐资,不图回报。

现场 独自来石 进门先道歉“记错了日期”

此前,8月底,辛延英老师就告知本报记者张以涵老人将于9月6日来颁发奖学金。然而,9月4日中午,辛老师却突然接到张以涵老人的电话,称他已经到石家庄,希望当天下午来学校颁发奖学金,因为已经订了5日离开的票。

时间都被打乱,所幸一切还在控制中。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迅速布置准备,记者当日13时许赶到该校图书馆。14时15分,有资格获得奖学金的同学都已在颁奖会议室就座,只等张以涵老人到来。

14时50分,老人推门进来。看到现场这么多人等待,老人略显惊讶,进门一边走一边道歉:“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是我脑子不好,记错了日期,提前来了,影响大家正常工作啦……”眼前这位老人就是张以涵,身高约1.7米,戴着老花镜,虽然17岁就独自去美国学习,但老人的中文依然讲得顺畅、清晰,也算是略带口音的“普通话”。

感动 拿到奖学金的同学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这次颁发的已经是第15届“张伯谨奖学金”了。颁奖会现场十分简单,在学校党委书记张炬和院长黄盛兰等人简单介绍讲话后,张以涵老人笑着在颁奖资料上签名,然后将学校准备好的现金一一交到同学手中。

辛延英老师说,此前学校对有资格获奖学金的同学进行了初期筛选,之后将学生名单与个人情况和在校学习情况全部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在美国的张以涵老人。老人选定后,学校开始做后续准备。说起为何是学校准备现金,辛老师说:“其实这些钱都是张教授之前打款过来的,钱一直有富余,每年需要用多少,我们会在老人来颁发奖学金当天取出来,当然所有资料都会让老人和校方领导签字确认无误。”

合影留念时,6名获得奖学金的同学眼睛泛红,大家都想和张爷爷聊一聊,表达感谢之情。

来自唐山的曹钟铃同学获得了5000元奖学金,她是管理工程系小学教育186班的学生。她小学时父母离异,她一直和母亲生活。然而在她高三那年,母亲被确诊为脑干出血,右侧瘫痪,失去自理能力。学校得知她的情况后,为她申请了奖学金并给她找勤工俭学的工作机会等。曹钟铃虽然生活不尽如人意,可她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勤俭节约,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特别感谢张爷爷的帮助,虽然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好,但我始终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曹钟铃说。

对于这些钱会怎么用,曹钟铃表示希望把钱留下来,如果母亲再发病,可以有钱给母亲治病,她说,自己会更努力学习打工,今后像张爷爷那样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讲述 自己打车来校 颁发奖学金后独自离开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是张以涵老人在国内设立“张伯谨奖学金”的第一所学校。此外,老人从2007年起,在湖北大学也设立了“张伯谨奖学金”,因为他的父亲曾任湖北教育厅厅长,并兼任当时湖北省立教育学院(今湖北大学)院长。每年,张以涵老人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一春一秋,要前往这两所学校颁发奖学金。

考虑到张以涵老人年事已高,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一开始就表示派人接送他回宾馆,但都被老人谢绝了。张以涵老人从来都只是出发前告知来校时间,而他到底在石家庄入住哪所酒店、返回时间等所有信息都闭口不提。9月4日下午,当老人颁发奖学金合影结束后,打出租车悄然离去。“张教授这么多年一直这样,悄悄来,又悄悄走,所有费用都自己承担,不给别人添麻烦。”一直负责联系老人的辛延英老师说。

更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每次见张以涵老人,他都提着同一个很旧的提包,十几年来从未更换。“他能捐出几十万给贫困学生,自己却这样简朴,真是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课。”张炬感慨道。而辛延英老师更记得,每次来颁发奖学金后,老人都要对他说:“感谢你帮助我。”“他出钱,帮助我们学校的贫困孩子,还要感谢我们,很让人惊讶。”对于辛延英的惊讶,张以涵老人这样解释:“应该感谢啊,我只是给钱,每年来一趟,可前期的许多工作都是学校的老师们在努力准备,必须要谢谢他们。”

从2005年至今,“张伯谨奖学金”在该校已颁发15届,发放总额236400元,资助学生98人次。其中有人受到两次甚至三次资助,顺利完成学业。在“张爷爷”的感动下,之前受资助的学生也有人捐款回馈。被感动的不仅是同学,辛延英老师也曾以千元为基数进行捐款,因为大家都希望这一基金长久地持续下去。

教育是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是国家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也是学校的责任。该校党委书记张炬说:“这个奖学金目前是个人出资,少数人捐赠。为了实现“张伯谨奖学金”永续存在的目标,我们除了提倡受到资助的同学在有能力时捐款回馈以外,学院将推动设立“张伯谨奖学金”基金会,如能完成,就可接受教师、学生、校友以及社会捐赠,让更多贫困学子受益。”

感慨 老人两句话 令人印象深刻

从第一次来学校颁发奖学金至今,张以涵老人来过石家庄16次,见证了石家庄的发展变化。“石家庄真的变化好大,每次来我都发现很多地方不认识了,今年来我发现石家庄有了地铁,真的很棒,感觉这座城市特别美丽,而中国很多城市也一直在持续飞速发展变化着。正定的夜景我还没看,今后一定有机会,我明年肯定还来!”张以涵老人说,他希望将这项奖学金坚持下去,一直到他不能动为止。

老人给获得奖学金的同学说的两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第一句,老人告诉同学们:“我只是在你们站不稳的时候,轻轻地扶了一把。希望大家今后有能力了可以再帮助他人。”第二句是采访结束前,记者请老人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张以涵老人说了一句:“Have a good life”,这句话翻译成中文就是:“拥有美好人生”。